思政课件站官方网站

理解社会化的含义【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6-07 17:1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养成亲社会行为;2.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理由: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本课主要是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在奉献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学难点: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理由:“社会化”这一概念对青少年来讲不太好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能会陷入自我中心,而忽视社会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少年认识社会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难点。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公共参与

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提升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

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设计

环节一:榜样引领

【教师活动】“3点半爷爷”自办“校外辅导站”  守护留守儿童12年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视频中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小结】12年来,“3点半爷爷”缪延相辅导和照顾过的孩子已经超过1000个。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年轻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与人为善,多行善举,应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精神的收获。我们不难发现,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等都是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的行为,向我们传达着社会正能量。一般来说,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缪延相的事例和学生身边的行为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亲社会的涵义。

 

环节二:体验感悟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礼让他人、帮助他人、分享经验)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谈谈感受。

【教师小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通过分享把“我的”变成“我们”的,我们会得到信任和友情,会有新的收获和提高。助人是愉快的,既是帮助别人,也是充实自我。当看到自己的努力消除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学生活动】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做到谦让他人、乐于分享、帮助他人的?

谦让他人,我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于分享,我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助他人,我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经历分享,我们认识到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不同的社会实践行为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但都会形成良好的品格,而这些,又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学生的感受、经历、践行等三个角度展开,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境图片,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二是通过经历分享,让学生感悟明确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养成。


环节三:探究分享

【教师引导】不少地区教育部门也早已意识到养成亲社会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实施项目、搭建平台,取得了不少成效。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17日启动并实施了初中生到郊区进行“学农教育”项目。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北京市教委为什么重视初中生到郊区进行“学农教育”活动?

【教师小结】在“学农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尽快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结合图片和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师小结】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同时,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