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西征。随同西征的有一支英勇的女兵队伍——第五军妇女团。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强忍丈夫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出生才两个月的孩子,率妇女团出征。
她们和男战士一道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英勇作战。到9月末,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妇女团的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只剩下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8人。
10月,部队行军到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夜宿于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柳毛丛中。
第二天拂晓,部队整装待发。师首长命令会水的师部参谋金世峰带领女战士们先渡河。他们来到河边,只见洪水已吞没了原先的渡河道口。金世峰先下河探路,让冷云带领女战士们跟在后边。当她们行至河边刚要下河,突然听到枪声大作,主力部队遭到日伪军的猛攻。
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决定吸引敌人,掩护主力转移。在冷云率领下,她们分成3个战斗小组,隐蔽在柳条丛中,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吸引日伪军火力。正在追击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攻击,不得不分兵抵挡。主力部队乘敌人慌乱和兵力分散之机,顺利突围。
气急败坏的日军,一面用猛烈的火力阻止抗联主力回援,一面扑向河岸边,妄图凭借优势兵力活捉女战士们,女战士们隐蔽在茂密的柳条后面,等敌人接近时,一起扔出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天渐渐亮了。狡猾的敌人利用炮火掩护,兵分三路发起围攻,女战士们英勇地还击,再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并趁着荒草燃烧的浓烟,迅速撤到河边土坎下。这时,她们的子弹已经打光。前面是凶恶的敌人,背后是波涛汹涌的河水,她们8个人都不会泅水……面对绝境,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她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8位抗联女战士投江殉国的壮烈场面,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